Xiang Ruan - 阮翔 Website

Maintaining emacs configuration by org-babel

My .emacs file has more than 2500 lines, making it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maintain. At the same time, I frequently update my .emacs for two main reasons: There are new modes that I really want to use (Emacs enthusiasts will know what I mean) I need to modify my .emacs configuration to fix bugs caused by the latest Emacs update. Finally, I have decided to find a smarter way to maintain my .

Put some of my personal Emacs tools on github

I have just uploaded some of my personal Emacs tools on GitHub and made them public. This repository includes some of my Lisp tools that I use in my everyday work. All these tools are very personal, which means that I may not provide detailed support, and they may have bugs. Additionally, since they are designed for my personal use, the interface or usage may not be user-friendly,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some people to use them.

乐夏3来袭

沉积了2年,乐队夏天第三季终于开播了,借这个档口说说乐队夏天相关的话题。 首先是马东。他是如假包换的星二代,而且算是巨星二代吧。马季在中国的文艺史上,不管你喜欢不喜欢,关注不关注,肯定是绕不过的一个人,他的儿子怎么也算是上一号人物。但是马东身上基本看不出任何明星后代的样子,沉静,练达而且踏实。当然,你要说这个不过是表面或者台面上的马东,那我也不反对,公众人物可能总有两幅面孔也说不定,但是我作为观众,只能就看得到的样子做评论。 马东这两年最被关注的事情不是他做了奇葩说,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或者乐夏,好像是许知远对他的一次采访,采访后N多人说他犬儒。他当时说的话,细节我不太记得了,大致意思是说,世界上5%的人是精英,剩下95%的人是芸芸众生,不关心宏大的事情。我们(指米未或者相关的文艺工作)只要让95%的人高兴就好了。这话一出,各种社会责任感爆棚的自觉知识分子们就怒了,指责他犬儒。我觉得大部分批评马东犬儒的人,他们甚至没有明白马东这句话里其实带着的刺儿,而且这个刺儿就是用来刺这些后来的批评者的。马东这段话,我看过原视频,结合许知远的前言后语,马这段话其实是反话。我理解他想说的是,5%的那些才是sb,才是庸庸无为的一群,我为什么要让你们高兴。马东骨子里其实有点愤青,他不止不犬儒,他对社会有深刻的观察和而且始终希望触手可及得参与社会改造。 当然这种评价,马东看了可能会不同意。不重要,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是这么觉得的。以这样的一个马东,他做的节目注定是有特色的,而且是鲜明的个人特色。无论是奇葩说,一年一度喜剧大赛,他们的切入点都很一样,让从前不能或者没渠道发生的人,用在中国还不多见的节目形式发出声音(话说,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比脱口秀大会好出一整个维度,这个可以单开一个话题另说)。这些节目背后的逻辑都是:深入社会话题,多元讨论,发出观点,不给结论。更重要的是,节目小心翼翼得走在国内的游戏规则之内,绝不越轨。这种安全,“世故”的姿态,可能就是马东被批评犬儒的原因。那些批评他犬儒的人可能从来没有想明白的一点是,每一个发出的声音,都是宏大的叙事。同样的一片土地,你在天上俯瞰下去是一小块豆腐块,你站在人群中平视过去,是无边无际的一大片广袤。这是视角和姿态的问题,和观点与立场无关。 说回乐队夏天。不太清楚是什么契机让马东做了这个节目,他自称完全不了解乐队,我想那只是说他和我一样是乐盲罢了,而不是真的不听摇滚乐。他年轻的时候不听崔健吗?我不相信。乐夏有不可避免的国内综艺的套路,但是看得出他确实在努力做到不同,努力做到不和其他的综艺同流合污。其他的不说,在最热闹的时候停办两年,然后重新启动,这个,至少从商业的角度看,够有范儿了。 再把话题往回拉,直接聊乐夏3刚过去的第一集吧。 先说超级乐迷 高叶:因为看了狂飙才知道这个演员。不太了解。从她说话的范儿来看,像是喜欢摇滚乐的女孩(当然乐夏不是只有摇滚乐) 张亚东:没毛病,虽然太闷骚。 彭磊:咋说呢?从他第一集的表现可以告诉我们一件事,生活中的贫嘴毒舌和能在镜头前口吐莲花是两回事儿。当然,他刚到这个角色位置,还没玩明白也是有可能,可以继续看下去。 那英:话题人物。估计录制的时候,刀郎的歌还没出,她还没被骂上热搜,但是节目播出的当下,她正好在风口浪尖儿上,对她的心理承受力也确实是个考验。我挺喜欢那英的,不太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讨厌她。很多人说她不懂乐队,而且不会作词作曲制作,压根儿不是音乐人,凭什么做超级乐迷。这角色又不是评委,叫”乐迷”,而且投票权也和普通观众一样,为啥做不得?甭管多讨厌她,那英唱歌在全球华语女歌手里也是头几名。她连个乐迷都做不了?这也太刻薄了。另外,总有人拿她和田震比,我觉得,单论唱歌,她比田震要强太多了,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选手。黑们就少说两句吧。 大张伟:当然,不管超级乐迷都有谁,如果没有大张伟,这个节目可看性就去掉了50%。大张伟基本上包揽了这个节目乐队唱歌以外的所有看点。这孩子真的是人精,用生命朋克着的摇滚人。我对他的喜爱毫不掩饰,也因此经常被朋友嘲笑。他和马东正好配对,一唱一和,可以给这个节目定基调,也可以给这个节目上档次,当然前提是你得听得懂他说话的弦外之音。说他说话有弦外之音,并不是说大张伟说话说一半儿留一半儿,或者故意打着什么隐喻。而是他说话的边界感很强,虽然看上去口不择言,直接尖锐,但是他清楚地知道话头从那里起,在那里收住,可以不给节目带来麻烦,也不给对话者带来困扰。他说话没有什么话术,想到什么说什么,但是不会给他人找麻烦。这样的人,不要说娱乐圈,生活中都很少。我们总是夸奖那些所谓心直口快的人,但是常常忘记,心直口快和礼貌,善意是不矛盾的。总是说摇滚乐要be real,但是没有礼貌和善意的real,根本一文不值。大张伟在这个节目可以做照妖镜,看看那些人是real的real,那些人是不那么real的real。 最后聊聊第一集里出现的乐队。 新学校废物合唱团:东北朋克教父的歌,我挺喜欢的。简单,旋律上口,歌词给力,这就是朋克,就是摇滚。 橘子海:夏日漱石这个歌名是整首歌里唯一出现汉字的地方。听着还不错,不过我个人不太理解为什么一定要用英文写歌,作为听众没觉得写英文词有什么特别的必要性。 Mr.Miss:这个组合拉跨的是主唱,那个自觉很明星的刘恋。他们做的歌挺好,但是刘恋唱歌真的没有爵士味道。再加上她因为一些综艺,成了有知名度的明星,举手投足总是一股子我风情万种的样子,让人很出戏。不知道别人怎么看,我希望看到的爵士乐是更自由,随意没有设计和接地气的东西。 柏林护士:我心里第一集中最好的乐队。没什么好说的,就是很rock 康士坦的变化球:这乐队是乐夏今年要重点推的乐队吗?真的是给了他们足够长时间的PR。大家都在夸他们的歌如何感人,为什么我不是太能感同身受的?我能理解这首歌表达的情绪,事实上歌名已经直接给出来了:美好的事可不可以发生在我身上。但是这种表达总显得有点自怜自艾,堵在一个情绪点里走不出来,又不呐喊,仿佛一个人偷偷掉眼泪,然后叫大家一起来合伙悲伤一下。至少这样的歌不是我喜欢听到的那种摇滚乐。 虎啸春:歌没怎么记住,就看他的乐手去一位一位得拥抱超级乐迷。然后还看到超级乐迷们感动。不知道这情绪是哪儿来的,可能是因为不在现场的缘故,所以感染不到我。反正这些都和他们的歌没一毛钱关系。 Nova Heart:被疯狂称颂的乐队,尤其是主唱的大飒妞。歌是真不错,大飒妞也是唱得真好,不过我更喜欢柏林护士。呵呵 总的来说,第一集没有特别让我跳脚的乐队,等着看后面乐队出场啦。

Automatically update org-agenda-files

I heavily rely on org mode for my daily schedule, project management, personal learning, paper/book reading, and all forms of writing. One of the crucial aspects of my workflow is using org-agenda to gather my schedules, to-dos, and appointments from all the org files in my working folder. This function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my efficiency. However, org-agenda does not automatically update the file list for aggregation. For instance, if you set org-agenda-file to monitor a folder such as $HOME/Org/Work, org-agenda fails to add a new org file under $HOME/Org/Work to its file list unless you manually update org-agenda-file by evaluating the command

最近看的一些电影电视剧

之前在国外想看国内的最新影视作品,很难做到同步,多少有些时差。感谢现在可以翻墙回国的VPN和互联网大厂对海外观众的开放,去国多年第一次在国外和天朝同步了最新的电影和电视剧。从新年到现在,大概把2023年最新的一些片子都捋了一编。说说感想 流浪地球2 怎么说呢,明显比不上1。虽说90%的影视续集都没办法超越原生第一代,但是我说流浪地球2比不上1,倒不是这个意思。流浪地球1我很喜欢,他确实是和好莱坞不一样的中国式的科幻,或者说是东方式的地球末日情节吧。没那么多走投无路的矫情,没有一个人拯救一个物种的舍我其谁,更没有好像地球上从来只有白人的自大,流浪地球1说的是很直白的慌慌张张,忙忙碌碌,有伤感,有别离,有无可奈何,更有无能为力,东亚似的,哪怕用个偏贬义的词“自怜自爱”也没关系的情感输出。并不是说这种情绪或者表达多么好,但是他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原有的样子。但是到了流浪地球2开始变味儿,有种大国崛起的德行。个人不太喜欢。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不得而知,或许是因为战狼吴京在这一集的深度参与。你看李雪健从头到尾穿着中山装,一发言就是高屋建瓴,我朝在上的样子,很吴京。 当然讨厌看美国拯救地球,但是同样不喜欢看中国拯救地球。真有地球毁灭在即的那一天,咱们这个物种的每一个个体,每一个群体都应该不知所措,都应该惊慌失措。不是说世间没有英雄,没有可能到时候哪个国家振臂一呼,四方相应最后带领大家绝处逢生,而是说到了那个时候,谁还在乎谁是领袖,谁是霸主,谁比谁更加慷慨激昂呢。 总的来说,流浪地球2,特技很棒,情节有点拖沓,更重要的开始硬上价值,一个IP要被玩儿坏了。 满江红 很多人不喜欢,或者看不上张国师,但不管怎么说,在我眼里满江红比流浪地球2好很多。个人也曾经不太看得上国师那种傻乎乎,未成年似的的家国情怀。尤其是在《英雄》里展示的那个“不杀”的和平主题,当年骤一听还以为是少先队老师出来讲课,透着浓浓的红领巾味道。但是随着张国师在电影,主题活动,开幕式的各种作品展示,我忽然觉得,他的家国情怀,其实朴素而自然,和战狼似的那种所谓爱国情怀完全不同,是非常个人化而且内向的。没有什么不好,而且很可爱。 电影拍得很棒,至少对我一个外行人来说,大师拍的东西,哪怕是游戏之作,他的水准也是在线的。其实张艺谋很在行拍这种闷骚的轻喜剧。《有话好好说》,到现在为止,在我心里依然是大陆最好的喜剧电影之一。满江红里的小滑稽好在没有刻意,是你我他平时互相逗逗闷子的那种,这样的喜剧在大陆已经很久不见了。大陆喜剧被徐峥们彻底搞烂,满大街都是呲牙咧嘴,大指甲挠胳肢窝那种用力过猛的片子。 电影最后的齐诵满江红,无论是不是很多人不喜欢,我觉得对张艺谋而言他是水到渠成的,他是必须要有的一个情节。我觉得张艺谋在拍这一段的时候,自己是感动的。他在电影过场中用了很多豫剧,猛一听还以为是秦腔。当然,岳飞是河南人,但是这故事里没有岳飞,一个南宋的故事,一帮天南海北的人物,张艺谋选择了大段的铿锵有力的源于秦腔的豫剧做背景音乐,我觉得这就是他的家国情节。一个人他忘不了乡土,那就是可爱的。 宇宙探索俱乐部 电影类型写的是“科幻喜剧片”。我看到快结束,只看到喜剧,没明白科幻是咋回事儿,还以为这个类型介绍本身就是喜剧的一部分呢。到了最后,孙大通被外星人接走才算圆了“科幻”的主题。 好电影,必须的。 不过有两点。其一,是这种通篇的第一视角的运动镜头,不要说在电影院里,我在家里看电视都看得有点头疼。真要在电影院里看,我怀疑一半儿以上的观众得看到呕吐。这种运镜真的是考验观影者的小脑发育机能。属于体检的一种吧。 其二是,不太喜欢最后外星人真的降临地球的情节。虽然终于靠这个情节把电影搞成了科幻类,但是他也可以不是科幻,谁规定非要科幻呢。如果我是编剧,我会让主人公最后摔下山崖,然后昏迷不醒。被世人救起后,大家以为他真的找到了外星人,等到他醒来,全世界都在追捧他的第一类接触。他因此成了寻找外星人事业的领头人,功成而名就。开始虽然有点怀毅,到了最后,他自己也开始相信自己确实接触过外星人了,唯一的悬念是孙大通不知所踪,但是不重要,电影嘎然而止。 总觉得所有的探索,所有的出走都是原地打转。哪怕人类走出太阳系,我们依然困在自己的体系之中,除了自鸣得意一无所获。扯远了,和电影品质无关,个人口味罢了 狂飙 很棒的电视剧,比从前的人民名义强多得多。 一边看我一边在想一个问题,这片子是怎么过审的?后来想明白了,因为编剧很狡猾。 其实这部剧分成两部分,一部分是主线故事,另一部分是吴刚演的(话说,吴刚真的没整容吗?再问一遍,真的没整容吗?回答我说没有的话,我就再问一遍)纪委干部带出来的副线,而副线是为了过审用的,没有他,狂飙再狂,也狂不到屏幕上来。之所以说人民名义不如狂飙,就是因为我记得人民名义里也有类似的结构,但是他的副线和主线混在在一起了,导致人民的名义最终成了宣宣们要看的电视剧。而狂飙的狡猾在于,拍给宣宣们的情节和主线是几乎独立的,你把吴刚出演的那些情节大部分都删除,会发现根本不影响整个故事的展开。这种刁钻的结构设计,简直是。。。。我太喜欢了! 漫长的季节 这十几年来看过的最讲究的大陆电视剧,没有之一。 辛爽作为摇滚乐手出身,光配乐一项就已经碾压似的强过了大部分大陆电视剧导演。 至于说道讲究二字,是相对大陆电视剧一贯的粗制滥造而言的。现在我天朝有钱了,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,CG,大场面,豪华服装等等毫不吝啬得一坨一坨得往屏幕上堆,透着非常地道,自信的两个字:富裕!但是“粗”和“烂”这两样病,靠钱都治不好。画面全是修图,修完了人脸修背景,很多片子拍的是实景,看到的都是每一个像素上的合成色。情节更是相当考验观众的修养,时缓时急,前面挖一堆坑,后面叠一排山走到哪儿算哪儿,没有逻辑只有漏洞。演员就更不能提,全部换成CG会导致片子整体表演水平的提升。台词更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,前言搭上后语属于中奖行为。 反观漫长的季节,每一帧都可以上大屏幕。光影,布局都有导演的精心设计。运镜里的小心思,画面里看似不经意的前后呼应,丰富的细节支撑起一集一小时的时间,丝毫感觉不到冗长,反而觉得转瞬即逝,忍不住要看下一集。演员都是正经八百的演员,都是正经八百得在演戏。而老戏骨们的对手戏,每一场都精彩。有冲突,有个性,而且有趣。台词很用功,没有废话,照顾人物个性的同时,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推动情节发展。 写到这里才发现,上面这些夸辞,不都是一个电视剧应有的品质吗?可见观众苦大陆电视剧久矣。 漫长的季节,我看也算是东北文艺复兴的一部分吧。看东北的故事总有一种让人唏嘘的感觉。在我天朝,让人唏嘘的事儿,一般都过不了审,这个片子能过审而且过得如此丝滑,我猜是因为90年代毁掉东北的下岗潮是前朝的事儿。前朝之谬大,愈显我朝之英明。但不重要,重要的是这片子真好,而且还能让我们看到。其他的,去他妈的吧。

还是有关于吵架 :-)

有一个走廊,很安静,有人唱歌的话可能会扰民。有这么一个人,有点不识好歹,时不时要哼几句歌儿。可能确实有点扰民,虽然唱歌儿的人自己不太清楚,因为没人告诉他唱什么歌儿,唱多大声音算是扰民。这时候出现另外一个人,他没完没了得对唱歌儿的人吐口水。有趣的点是,吐口水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唱歌的人扰民,而是因为他觉得唱歌的人唱得不好听,唱的不是他想听的歌儿。 吐口水的人就一直吐一直吐。唱歌儿的人一直不理会,直到被吐得浑身上下都是臭口水,忍无可忍了就回击起来。这时候一直沉默的走廊居民们出来劝架了,说,要以和为贵,不要争吵。说唱歌的人,你一把年纪了还那么大脾气。也有人说,你看你唱歌儿确实扰民了。 问题来了,大家的点都无懈可击。你看,做人不要和人起冲突,大家和平相处。没毛病。扰民这件事情做得不对,也没毛病。唱得不好听,唱得不合人口味,虽然只是听歌人的个人视角,但也无可厚非。当所有观点都很在理的时候,没人想得起,也没人在乎,有人被吐口水这件事情。 那么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?就是唱歌儿的人闭嘴,而且最好永远闭嘴。唱歌儿的人闭嘴后,吵架的问题解决了,扰民的问题解决了,唱歌难听的问题也解决了。而被吐口水这件事情呢?他开始就不是个问题,因为口水没溅到唱歌以外的任何人身上,而且唱歌的人闭嘴了,口水可能也就不吐了。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,如果被吐口水,而且口水只在你一个人身上,那一定是,嗯,你错了。。。